close
兒子、女兒和老公去游泳,我一人在家準備晚餐,開了電視沒啥想看的節目,轉著轉著,停在我向來不會看的緯來育樂台,正報導著廣西香蕉大王盧義貞的故事。
這個故事一開始吸引我的目光是因為"運送"問題。盧先生已經種植香蕉十多年,一直是求著商人來買蕉,當然也賣不到好價錢。碰到貴人水果商劉柏林,才知道香蕉在七成(不到七成色澤不好)至七成五的熟度時就必須採收,否則運送困難,沒有市場價值。七成的成熟度時香蕉是呈現四方形,變成五或六邊形時即已經超過八成熟度。盧先生說:「過去只想留久一點會重一點,沒想到不利運輸。」
而他真正令人佩服的是在一次嚴重寒害後的因應措施。寒害不只讓接近採收期的香蕉全變黑了(外表還是好好的,可是撥開內心全是黑的),連預計次年生產的香蕉小苗也全凍死了,而重新長出的香蕉小苗產期勢必延後約二個月。他說一般一串蕉可以有11至12片,他在香蕉開始結果時,對香蕉動刀,只留下7片。沒有蕉農贊成他的這項作法,認為會減少產量(每串蕉的重量)。但根據他過去的觀察,他相信減少一片可以提前一週的產期,所以要求只留下七片。結果真如他的預期。當市場上因為寒傷小苗而缺蕉時,他的香蕉獨霸市場一個月,而且每串蕉的總重量並不比12片時少。
其後他又學習海南的作法,摘除每根香蕉前的花、使用保護墊、使用特殊的採收、搬運香蕉法,讓香蕉保持完美無黑斑的品質(香蕉皮還是青色時看不出來,轉黃後就會出現黑斑),而能賣得好價錢。
敏銳的觀察,和全心的愛,是農夫能獲利的主因,無論採用哪種農法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