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陰雨好幾天,遠看我的福山萵苣還是菜園裡最美、最清楚是菜的景觀;可是近看,就會發現有些已經從基部開始爛掉的。
雖然下雨天我並不想採收(容易爛、放冰箱也冰不過二、三天),可是想想摘去外葉可以減少基部腐爛的機會,我開始逐棵檢視,剝除外葉。
二月開始整地時,天氣尚冷,不知道能種什麼,就將去年冬天在新屋田種植時剩下的種子集中灑播在一小畦上,那些種子的標示已看不見,加上我的沒經驗不會辨識,所以根本不知道播了什麼。直至種子發了芽,長成了小苗,才能大約分辨。因為播的真是超級密,小小苗都擠的不得了,勢必得移植。剛開始整地種植的我,屁股上可能有一把火催著我"快!快!快!",對於小苗的移植,實在沒耐心慢慢做,加上小苗數量多,常常是一鏟一鏟的移,而不是一棵一棵的種,心中還暗想幾棵種在一起相親相愛,說不定長得比較好。剛開始時的觀察也確實是一鏟一鏟的長得好(根系可能比較沒破壞,加上幾棵在一起看起來生氣盎然),而孤單一棵的似乎奄奄一息。我心裡慶幸自己的懶惰反倒做得對。
漸漸的,植株愈來愈大棵,擁擠的現象出現,擠在一起的似乎長不大了,單棵的逐漸後來居上。我開始疏苗,可是婦人之仁作祟,實在沒辦法狠下心疏到變成一棵棵。還好璞玉田的同學們幫忙又疏走了一些。
今天整理時,發現單棵的幾乎沒有基部腐爛的現象,尤其是有摘去外葉一、兩次的,生長狀況良好。而擠在一起的,不僅植株小,交會處的葉子都爛了,有些整株基部都爛了,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再一次疏苗(這樣就摘了一大袋),可見我當時到底灑了多少種子。
一邊清除腐爛的葉子,一邊疏苗,我不斷的和福山萵苣說:「對不起,沒有提供夠大的空間給你,害你長不大,又生病。」心裡真的很愧疚,小小種子努力發芽,努力長大,卻因大意的種植者,無法順利生長,真是一個殘忍的畫面。
經驗是:福山萵苣一次不用種太多,因為可以只摘外葉來吃、不用整株拔起。而福山萵苣的種子其實滿大顆的,以適當間距點播(約10~15cm),每穴放兩顆種子應該可以種的很好。亂七八糟種,播種時可能省工,卻會增加很多疏苗、移植、整裡的工作,是自討苦吃啊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