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晚上去孩子們的學校看英文演講比賽複賽。學校是很看重這件事。我呢?只當一般學習活動。
這已經是他們第三次參賽了(每年一次,女兒從中班、兒子從一年級開始),二個小朋友參加的意願都很低。但因為初賽是每個小朋友都必須參加的,所以我有幫忙他們寫了演講稿。其他的事我就不管了,讓他們自己決定要怎麼做。孩子們說初賽時可以拿稿子出來唸,所以莫名其妙的都要參加複賽。(學校為了鼓勵學生上台,幾乎都要參加複賽,之後還有決賽呢!)
這兩個小傢伙根本不把複賽當一回事,大概心想反正不會進決賽。昨晚我請他們背一遍給我聽,沒人要理我,所以我根本不知道他們的狀況。
複賽安排在晚上,學校周圍停滿了車。我想幫孩子留下紀念,還好趕上了妹妹的演講(我到時她已經在stand by)。
兩個孩子都沒將稿子講完。可是很明顯的在台上自然多了,比起去年都大大進步,真高興他們又長大了。
有些家長很認真的幫小朋友準備,表現的真是棒極了,讓我大開眼界。
教養孩子,有時我心裡也會掙扎,到底是該高標準、高期待,還是自由發展?曾有研究說父母對孩子的期待愈高,孩子的成就愈大。也有所謂的菁英教育,不斷的追求第一。可是我也經常思考,所謂第一、高成就這個表面下,是否是顆快樂、自我滿足、自我實現的心?如果答案是Yes,那就太完美。我見過比較多的是No,因為他們的第一,不是自己想追求的,只是順應父母和環境的產物,所以心裡很空虛。
我現在可能太偏激,極度的認為應讓孩子自己作主,所以不預設立場、期待、標準。如果設定較高的標準、期待,可能孩子們的成就感會高很多。只是平衡點在哪?目前還沒想要找,繼續放他們自由吧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