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同學們請幫忙修改,拜託拜託!)
第六課 農場參訪、種子交換和研究主題討論
一、 農場參訪:
1. 參訪目的地:秋芳大象目前所在之位於苗栗縣銅鑼鄉的農場,該農場附近因迴鄉農場進駐,苗栗縣政府有意於該處設立有機村。未來具觀光等發展可能性。
2. 佔地4.6甲,海拔400~600M,整個園區採樸門方式規劃。園區未來規劃主屋(包括四間民宿)、三間檳榔樹屋等。現有環園步道,園區裡另有一百年步道。水源為山泉水,水質優、不含石灰質,現以三個50噸大儲水桶蓄水使用(未來還會增加)。園中有果樹包括李樹、桃樹等。甜桃約一百多棵,過去有管理時約可採收八千多斤。
3. 園區現有小木屋,電力僅用於點燈,使用火箭爐燒柴煮食,簡易茅坑等極簡生活方式。
4. 目前園區有一80高齡老婆婆採無農藥方式種植蔬菜, 另大象亦嘗試種植小麥等,還有一造型菜園,種植多樣蔬菜。
5. 當天為陰雨天,整個園區壟罩在雲霧中。據說冬天約八點左右太陽才出來,當地客家人諺語:東影塘、西影田,認為田要西曬,不要東曬,以免作物太熱被曬死。(同學們對此很質疑,應視作物不同有不同特性,此俗諺之適用度,再討論。)
6. 桃花紅、李花白,當天李花盛開,美極了。大象指出李花早開卻晚熟,桃花晚開卻早熟。
二、 種子交換:
1. 本次交換之種子僅限春夏作物,以免有同學拿到秋冬作物之種子,現在種下,將毫無收穫。
2. 春夏作物有:空心菜、莧菜、皇宮菜、馬齒莧、埃及黃麻、所有的瓜類、大部分的豆科(豌豆、蠶豆、萊豆、黑豆、花豆、虎豆、米豆除外)、九層塔、蘿勒、紫蘇、北蔥(其他的蔥大部分是秋冬作物)、蕃茄、甜椒、辣椒、茄子、秋葵、玉米、菊薯、山藥、蘆筍、薑、水稻、薏仁、小米、花生、芝麻、地瓜、向日葵、仙草、薰衣草、迷迭香、薄荷、狗尾草、甘蔗、檸檬香茅、甜菊等(有些作物是春秋兩季、有些是春夏秋三季)
3. 秀明自然農法雖強調自家採種,但如果長期自家採種,沒有混入其他農家的種子,可能因近親繁殖、基因型愈來愈窄,最後作物可能會容易生病。所以最好混入一些其他自然農法農家的種子(環境差異愈大、種子基因愈歧異者愈好)。如果沒有其他農家種子,不同代種子相混亦可。
4. 種植時以自家種子為主幹(約80%),外來種子為輔。
5. 一般採種的做法是將最強的作物留種。武龍老師採種的做法是只要留下而能開花的,無論強弱,產生的種子皆留下來。
6. 大象指導花生種植,可以腳踩走出坑洞,每洞放兩顆種子。北部花生建議在過年後種植。
7. 夏季作物多半喜歡陽光。種植地點應光線充足。
8. 辣椒和青椒最好不要種在一起,否則可能種出不辣的辣椒或會辣的青椒(有人說會辣的青椒很好吃)。
9. 皇宮菜採種時是採濕的種子,採下後要風乾才能保存。風乾時要每天搖,以免發霉。
10. 不同種的玉米不要混種,分開種且至少要相隔一個月。玉米種植不要只種一列,最少種個二、三列,才容易授粉。每一粒玉米,就是一個受精卵,需要一粒花粉。搖動雄蕊確實有助授粉。
11. 埃及黃麻、洛神、空心菜、皇宮菜等可採用阡插法繁殖。
12. 為採種而留花時,花可以留下多一些,增加授粉成功機率和基因變異性,之後再將過多的花除去。
三、 研究主題:
1. 無農藥無肥料,重點是用心。用心這部分很容易變成精神性和哲學性。我們這堂課希望能從實務面探討,針對討論主題,探討怎麼做、為什麼這麼作、實驗結果,這樣對自己和別人都會有幫助,也有助於未來他人的追尋、探討。即使實驗結果失敗,也可以讓後人免於重蹈覆轍。
2. 研究主題可以相同,作物、環境、施作的人同,都可能造成不同的結果。研究主題最好能有實驗組和對照組,才比較容易做比較。
3. 武龍:水稻的種植,比較定點直播(有催芽,每坑約10顆種子)和育苗的差異。一般直播採撒播,但較不易管理。所以希望找出方便管理的種植方式。不過目前兩種實驗方式所採用的品種不同,原先水稻田收割掉落的稻子亦已發芽,可能增加管理的難度。有人用土丸子直播,主要是防鳥吃。目前武龍田裡主要是冬季雜草,因夏季雜草可能不同,所以不除冬草,可能可以抑制夏季雜草之生長。
5. 管理
4. Dong:
(1) 玉米除草程度之差異。規畫種植四畦玉米,分別為徹底除草、只除大的草(如大花咸豐草)、完全不除草、大量播灑單一菜種的種子。觀察生長狀況與產量的差異。
(2) 發現在畦斜邊上的作物經常生長得比較好,且薰姊梯田的蔬菜長得非常好,可能透氣性較佳。所以想研究如果把畦做成斜的面,是否有利蔬菜的生長。建議還要考慮斜面的朝向,或做成金字塔型,朝四個方向,或可找出最合適的方式。
5. Sky:現有鳳梨田間的走道非常的寬,想利用走道種植玉米,方便培土,也抑制雜草。
6. 薰姊和吳大哥:
(1) 植物有競爭性,似乎互相競爭才長得大。想做實驗驗證這一點。規劃兩畦種植相同作物,其中一畦種植較密,如種植三排且株距較小;另一畦只種一排且株距較大,觀察生長狀況,進行比較。
(2) 比較以相思樹葉、竹葉、一般草葉進行草葉覆蓋,對作物生長及雜草管理之差異。
7. Leon:
(1) 自然農法 VS 草木灰對白蘿蔔生長的優缺點。同一畦分三行,距離約 30 公分挖一穴,共 15 穴,每穴播種 7-8 顆種子,覆土 2 公分。播種日期:2010/01/18。種子來源:舞龍老師 ,Leon 去年留的種。
a. 種植條件
第一個樣本:舞龍老師自然農法留的種,灑草木灰一把。
第二個樣本:舞龍老師自然農法留的種,灑草木灰兩把。
第三個樣本:舞龍老師自然農法留的種,以自然農法種植,甚麼料都不加。
第四個樣本:Leon 去年留的種(註一),以自然農法種植,甚麼料都不加。
b. 觀察的要點如下
一、生長曲線(大小與收成日期)
二、病蟲害
三、口感
四、這個季節是否適合這些品種,10/18 種下的那一批我很滿意
五、Leon 去年留的不好的種,是否有機會達到歹竹出好筍
六,掛點率
(2) 秋葵本應為一年生作物,Leon去年的秋葵長至4公尺,度過一個冬天仍存活,今年將此棵秋葵留一公尺處砍下,每25公分作一插枝,觀察是否能存活。
8. 欣如:草葉覆蓋後微生物狀況之實驗。作物選擇芝麻、秋葵、洛神等,樹葉選擇相思樹。
9. 乾能:自有農地的情況下,比較產量、價格、工作時數,推斷如果專職農夫一天工作八小時,是否足以獲取等同上班族之收入。
10. 米爸:目前已經在市民農場種植三畦,包括切葉白菜、茼蒿和蔥。每種分三等份:完全除草、不除草、草葉覆蓋,以了解除草與否對作物的影響。建議三種作物之三等份應交錯,以減低日照因素對結論之影響。
11. Kelvin:利用趨避作物之可行性研究。一般而言趨避作物要有味道才有效,所以要經常拍拍打打。選定一春夏蟲愛吃的作物,與不同種類的趨避作物一起種植,觀察是否有效,或哪種趨避作物最有效。
12. Julie:住宅之陽台、窗台以秀明自然農法種植之可行性實驗。盆栽種植尤其要注意草葉覆蓋,避免一直澆水使得土壤變的非常硬,另外是否從田裡挖出蚯蚓放入也要考慮。並將同時種植於田裡,進行生長狀況之比較。
四、其他討論事項
1. 作物為什麼突然發生問題,要觀察,仔細找出原因,愈常去照顧,愈容易找到線索,否則明年可能發生相同問題。賴青松曾說他每年蟲害發生的日期一模一樣。
2. 認識雜草,作雜草管哩,對種植會有很大的幫助。如果發現田中有不認識的雜草,可以照下,PO上奇摩知識網,很快就會有人回答。
3. 根據武龍過去的經驗,有做菜畦的與沒有做菜畦的種植方式比較,發現有做菜畦的生長的較好。
4. 有些人種植玉米,會留下玉米梗不除,種植攀藤作物。尖石原住民玉米和樹豆一起種,玉米成熟後砍下時,樹豆已長大需很大空間了。樹豆及根可以燉排骨。一般原住民的樹豆只種植一年即砍下。Dong的樹豆以種植多年,有數種品種,所結樹豆已經比紅豆還大顆了。
5. 當作物葉子碰葉子時要疏苗。可以研究疏苗和不疏苗的比較。
6. 一般認為蘿蔔類不適合移植,產出之蘿蔔會分岔。水尾山下的胡蘿蔔種植採育苗後移植(在三葉前),目前等待其產出之結果如何。Leon今年的白蘿蔔亦有移植,只要是在植株還小時,移植應該還是可以的。
7. Sky表示曾聽過有人的菜畦是一邊除草一邊不除,聽說長得很好,或可進一步研究是否除草跟日照之交互影響。
8. 牛蒡的種植,用製具。牛蒡會長得很深很長,拔出不易。覆土?
9. 玉蘭花有白玉蘭、黃玉蘭和金玉蘭。其中黃玉蘭較不香。含笑花很香,但香味甜膩,下雨潮濕時不香。
10. 烏桕是變葉木,很漂亮,適合美化用途。
11. 黃豆春夏種植是綠肥作物,秋冬才會結果。
12. 蜀葵花很漂亮。
13. 刀豆的豆莢很長,像把刀,植株會長的很大很茂盛。
14. 秋葵種子炒一炒後泡茶,味道像咖啡。
15. 牧草和芒草不同,芒草可以做草葉覆蓋,牧草會長的到處都是,不過牧草筍很好吃。
16. 下次上課希望乾能同學能教導阡插法、高壓法、嫁接法之實作,及如何判斷一塊田是否有使用農藥等。